在济南的记忆,定格在了三十六度的盛夏,这是一个早上八点出门吃完早餐都会浑身冒汗的温度。
半年前,准确的时间点是2022年2月16号,一个人提着硕大的行李箱降落遥墙机场。坐上机场巴士,窗外冬日的斜阳笼罩着大片光秃秃的枝干,没有一丝绿意,除了萧瑟还是萧瑟。大概是太冷的天气,马路上几乎没有行人,仿佛建筑外就是真空的世界,多呆一秒都会窒息。放眼望去,满目都是北方城市的那种老旧和平淡,这就是对济南的初印象。
作为南方人,习惯了常年米饭,感受济南的第一步自然就是食物。说实话,我不是面食的热衷者,对面食的接受程度也仅限于重庆小面的那种细面,再粗点嚼起来就有些费劲了。至于包子馒头,在我的定义里都是带陷儿的,外层咬下去松松软软,入口带点黏黏的口感就是合格的了。但不得不说,有限的吃货经历还是浅薄妄断了。济南的面食直接颠覆了我的认知:且看那白胖的大馒头,光滑氤氲着热气的外皮,一口咬下去,像坠入了云朵,从松软到紧实,慢慢将牙齿完全包裹,唾液精准释放,直到麦香在舌尖一点点蔓延。再看那面,滑溜又有弹性,各种宽度都有,越宽越有嚼劲,搭配上豆芽菜、白菜和香菜,些许辣椒粉,最后撒上一勺热腾腾的油,瞬间充满了生气,让人胃口大开。拿起筷子,大快朵颐,放下筷子时,已是踏实的饱腹感和嘴角泛起的油光。大概在某一时刻恍然大悟,原来我之前吃的都不叫面食!
除了美食外,不得不提济南的景致。这是一座适合近观而不适合远望的城市,从远处看你会觉得它如北方城市般千篇一律,老旧中夹杂着一簇簇强行生长的高楼,丝毫没有整齐的规划感。但当你置身于其中穿梭时,才能够感受到现代与历史在当下瞬间的和谐交错。上一秒还在摩登的世贸广场,下一秒就钻进古色古香的芙蓉街,穿过悠长的巷道,可见一条清澈的小溪,流淌过安静的石板路,相连的便是百花洲,本以为这一汪清水配上夏日晚风便已知足,殊不知再往前迈个百来步,便能邂逅大名鼎鼎的大明湖。我一直觉得,一座城市,得有山又有水才有灵气。不光得有俊秀连绵的山峰,还得有湖泊,小至公园里的一汪泉水,大如明湖般的斑斓明丽,再配上穿城而过的河水,怎能不令文人墨客沉醉于此,并挥洒下诗词画意。好山好水,自然会有古刹坐落于此,从此香火不绝,游人如织,美好的故事和信仰在小城传颂。这就是济南。粗犷的气候配上散布于城市点滴的精致,就不难理解它为何能够孕育出如李清照那样的才女,既有”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“的婉约细腻,又有”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“的豪迈气魄。
说起济南的人,我有深入交集的不多,只记得某日,兴致骤起,欲爬千佛山观日落。未曾想买完门票,走上几步便突逢大雨,恰行至三清观,连忙入内躲避。安静的小院内,正中间摆放着大铜炉,殿内耸立着三位道教圣人,殿前的石阶旁站着一株石榴树。眼看着雨从线状到条状再到噼里啪啦地倾盆而下,这时,一位道长热情地指引我们旁边有椅子,可以在那里等雨停。遂搬来椅子,坐在殿前的屋檐下,注视着这雨中的世界。好久没这么认真地去观察一场大雨了。过了一阵子,诵经的声音在殿内响起,伴随着法器清脆的声响,一时竟有些脱离尘俗的错觉。在和道长三言两语的攀谈中,才知道这是他们每日毕修的晚课,而今日的晚课恰好是祈求一场雨。老天爷何其眷顾,立即落下一场及时雨抚慰人间。待雨停,我便又继续往山上前行。回想起在济南的生活,即便和大部分人都只是萍水相逢,也能够感受到他们流露出的善意和与生活最真实、质朴的联结。
一城山色半城湖,四面荷花三面柳。夏日的济南是热烈的,悠闲的,人情味的,充满烟火气的,仿佛要将冬日尘封的萧瑟和平淡一股脑儿蒸发。我想即使在四季常青的南方生活再久,也不会忘却北方的那抹绿意,悄悄隐藏于一片冬日的肃杀。